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希望龙爸的故事为已经意识到的和即将意识到读书重要性的父母们开辟了一条亲子共读的路径。
读书,似乎已经是那样遥远的事情。
小的时候,第一次对读书有了渴望,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父亲用老旧生锈的锁紧紧守护着的一只旧木箱,后来听父亲说那是他的“图书馆”,是他热血的青春。箱子里放着几封已经发黄的信件,几本笔记本,一支口风琴,还有那本启迪“龙爸”的《毛泽东诗选》。
寥寥几样物品,似乎将父亲的青春清晰地勾勒在龙爸眼前。他似乎看到了父亲在黑夜里伏案疾书的背影,看见了父亲在班级庆典中微笑着吹响那支口风琴,父亲一定吹的是《北京的金山上》。父亲喜欢雨,有点小文艺,他一定是在大雨天,站在那屋檐下声情并茂朗诵着《毛泽东诗选》。
出于对父亲的好奇,龙爸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诗选》。第一页,有父亲留下的“写在人生边上”。幼小的心灵,对这样的表达似懂非懂,不知被什么力量牵引,迫不及待地翻看着,一直翻,越来越快,直到最后一页,像窥见了父亲秘密一样的窃喜爬上心头。
多年以后才懂得,这是两代人之间无声的交流。
后来的很多日子里,龙爸将家里能找得见的书本,不管是晦涩的,专业的,是图是文,都一一读过。那段时光,成为了龙爸和父亲“互相陪伴”的最美好温馨的记忆。
可能对于计算机的热忱就是在那个时候种下的,明明是理科生的龙爸,却成为了众多青涩感情的开端,用他惊艳而独具风格的语言将懵懂的心思传达。
龙爸的书箱
……………………
龙爸忽然意识到什么,他开始在沙发上,床头柜,书柜上,餐桌上搜罗,意外还是时常有的,多年之前与龙妈“互诉衷肠”的信件消失了那么久也适时地蹦出来,将这些老旧的书籍、信件都搬到一起,开始“磋磨”“蹂躏”“涂鸦”,一番功夫后,效果还算满意。
又经过了一番寻觅,终于找到了一个外观还算有历史感的皮箱,用一张纸条将“书箱”锁起来,一把并不算锁的锁,将一切“掩饰”妥当。
龙爸来到书房,找到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将“书箱”郑重地放好。
“似乎还差点什么?”龙爸心想,“望望这么神经大条,他万一找不见咋办?”
“不行,我要做点什么。”龙爸下定决心。
找来一块荧光板,大笔一落“此处勿动”“ci chu wu dong”。
看着闪闪发光的字体,龙爸为自己的奇思妙想感到非常满意。
回到沙发上,他重新捧起了那本“厚重”的《毛泽东诗选》。
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句:“写在人生边上。”
望望的书房
……………………
| 请打开书,从现在开始,从某一本某一页开始……
文字/薛 薛
排版/光 光